2026,将是保时捷在华智能化车型落地大年。多款产品将搭载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面提升其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的体验水平。
尤其是智能座舱的革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深度整合中国主流数字生态,实现了“多屏+AI语音+本土化生态”一体化布局。
这是保时捷从传统机械驱动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的标志。而支撑这一转型的,是其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深刻重构与全面升级。
重构供应链体系
当汽车从“机械产品”演变为“智能终端”,供应链的底层逻辑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保时捷纯电卡宴流出的供应商名单,就可见一斑。
回望保时捷卡宴前三代车型,供应链体系的关键词是机械性能、质量稳定与欧洲基因。其核心供应商长期围绕着博世、大陆、采埃孚等欧洲顶级Tier 1巨头。而第四代纯电卡宴的关键词则是: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
因为,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对应的是系统集成能力。所以,车企采购对象从零部件转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要求从硬件制造转向硬软云一体化。
在电动化层面,宁德时代凭借在电池技术和产能方面的领先地位,进入核心配套体系,为其提供技术规格为100kWh的高压电池包,纯电续航超600km。
电驱动传动油冷却器由意大利企业UFI Filters提供,为前后电机传动系统提供高效热交换解决方案。此外,保时捷还首次应用了无线感应充电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充电便利性。
在底盘系统层面,大陆集团、采埃孚等欧洲传统Tier 1企业仍凭借其深厚的机械工程积累占据主导地位,负责提供空气悬挂系统、减震器等,保障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操控基因。
变化最为剧烈的当属智能化层面。在辅助驾驶领域,保时捷选择了以色列的Mobileye作为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战略伙伴。在智能座舱领域,更是迎来了一场由表及里的全面变革。
从已知信息来看,纯电卡宴或将和奥迪Q6 e-tron一样,配备多块显示屏,包括11.9英寸仪表盘、14.5英寸中控屏、10.9英寸副驾屏和AR-HUD 等。
其中,纯电卡宴中控大概率也将使用OLED弧形面板,由三星显示提供。副驾娱乐屏由德国企业贝洱海拉供应,AR-HUD则由大陆集团提供。
随之而来的是,支持触摸屏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在燃油车时代,屏幕只是用于显示导航和音乐信息;而在智能电动时代,屏幕成为“交互神经中枢”,承载AI语音交互、3D车辆展示、生态应用集成、OTA升级等复杂功能。
这意味着,保时捷需要的是一整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从硬件层的域控制器,到软件层的操作系统再到云端层的OTA平台等。
在这场智能化变革进入深水区后,保时捷不仅采购了高通骁龙的8295座舱芯片,并首次引入来自中国的汽车智能化赛道领军企业——博泰车联,为其提供智能座舱的软硬件及云端技术支撑。这也是保时捷供应链“欧洲中心化”格局进一步被打破的重要信号。
为中国而变
在这份核心供应链名单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中国元素”的权重提升。从宁德时代到博泰车联,再到提供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服务,都是保时捷“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体现。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演进的结果。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攀升,尤其是乘用车渗透率已突破50%门槛。其中,主流市场中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几乎成为标配。
与此同时,相比欧美消费者,中国用户更愿意在驾驶中使用语音助手、在线导航、影音娱乐等交互功能,也更看重车机系统与本土生态的融合程度。这直接推动了国际品牌在华产品的智能化本土化进程。
对于保时捷而言,这不仅是一场产品升级,更是一场开发体系的再造。为应对这一挑战,保时捷采取了“双轨并行”的解决方案。保时捷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心,今年11月正式启用。同时,针对中国市场,其加快补齐智能化短板。
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保时捷引入Mobileye的SuperVision解决方案,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高精地图等技术,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
而在智能座舱方面,保时捷早在去年便启动了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德国总部协同支持。新系统已在今年9月发布,计划2026年搭载于多款保时捷车型上。
本次保时捷在智能化领域的提升,不再只是对欧洲版本的“功能适配”,而是从设计之初就面向中国用户的使用场景。无论是语音交互的智能程度,还是多屏联动的流畅体验,亦或是生态兼容性,都体现出明显的“中国化”。
为更贴近中国用户的智能化需求,保时捷引入了第三方合作伙伴——博泰车联,一家在智能座舱领域具备全栈能力的中国供应商,共同打造保时捷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该系统展现了多个突出亮点:一是采用沉浸式HMI设计,界面风格在保持保时捷设计基因的同时更加简洁直观;二是首次引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与3D车辆展示功能;三是以驾驶者为中心的3D导航地图;四是全面整合中国主流数字生态,并搭配杜比全景声技术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
在这套系统的构建中,博泰车联扮演了超越传统供应商的角色,成为保时捷智能座舱的“智能底座”提供者。
具体而言,博泰车联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全栈赋能:在硬件层面,基于高通8295芯片打造高性能座舱域控制器,为多屏联动与复杂应用提供算力基础;在软件层面,提供从底层系统适配、HMI设计到AI语音、多屏互动的全链路软件解决方案;在云端层面,搭建支持OTA升级、数据服务和生态运营的云平台,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进化。
博泰车联“硬软云”一体化的能力,使得保时捷与其的关系已升级为“共创伙伴”。双方共同参与从需求定义、系统架构、功能验证到用户体验优化的全过程。对保时捷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带来的不仅是开发效率的提升,更是品牌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更深理解。
纯电卡宴不仅是保时捷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信号,更是一场涉及产品定义、研发体系与供应链管理的全方位变革。在这轮变革中,保时捷不再只是造车,而是在重建与中国用户的关系。
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崛起,不仅为保时捷重塑供应链体系赋能,更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可以看到,像博泰车联这样的中国供应商企业,正在从过去的“跟随者”变为其不可或缺的“赋能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