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混动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但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期待早已超越简单的“油电结合”。从能耗与动力的平衡,到模式切换的平顺性,再到长远使用中的安全与扩展性,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车企的技术底蕴。近期,搭载沃尔沃全新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XC70正式亮相,随之披露的技术信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豪华品牌在混动领域的硬核思考。
作为专门为混动车型打造的原生架构,SMA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从底层逻辑上回应了混动用户的核心诉求。它如何实现能耗与动力的兼顾?怎样做到模式切换的无感体验?它的技术框架又暗藏着怎样的长远布局?接下来,我们结合XC70的技术特性,深入解析这套超级混动架构的过人之处。


众所周知,好的混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能耗低!
无论在停车场的低速,还是市区的中低速,抑或在市内高速路(高架)的中高速,高速路上120km/h以上的超高速,都要处在一个高效驱动的低耗区间,使之无论什么速度,整体驱动的能耗都处于较低的水准。这就需要扬长避短,要避开电机的低速低耗/高速高耗和发动机的高速低耗/低速高耗模式,这无疑涉及到驱动电机/回收电机/发动机的共同做工和调配了。不止是简单的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切换了,这中间的复杂程度也催生了很多品牌只愿意(只能)做增程这种简单的“混动”了。
*动力强!
这个和能耗低其实是相悖的,动力越强能耗自然越高。但好的混动在相对保持低能耗的同时,还能爆发出强悍动力,这也就是动力随脚,一踩就有的感觉。这需要驱动模块,如发动机/电机的完美调校了。严格意义来说,新能源时代要动力强很简单,但是要动力强的同时,还能保证一个较低的能耗,其实是极少数大厂才能做到的,因为调校也是要看底蕴(数据反馈量)的。
*切换无感!
在各种工作状态模式下,如电机介入/发动机介入/发动机主力/电机主力/全功率驱动的各种模式切换下,要求NVH必须达到类似纯电驾驶的水准,也就是各种模式平顺切换,驾乘者没有明显的感觉。好的混动即便深踩油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听到/感受到发动机的躁动,也不会听到/感受到电机大负荷的低沉嗡鸣。而这一点,在早期混动/增程模式馈电的情况下,其实NVH是很不友好的,这个老司机应该都知道,甚至这种切换模式的噪音/震动都能盖过风噪。
而以上三点具备,再衍生出续航长、操控感好等特点,就更能体现品牌的底蕴了。
关于XC70上的SMA架构,我做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根据这个架构,XC70智能适配7种混动模式:
(P1/P2/P4:电机发动机:燃油涡轮增压3DHT:3档双电机混动)
-增程(串联):P1电机发电,动力电池供能P2/P4电机,电机驱动车辆。
-混动(并联):发动机/P2电机/P4电机共同驱动车辆。
-直驱: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
-充电:发动机启动,为动力电池补能。
-纯电:动力电池供电P2/P4电机,驱动车辆。
-能量回收:P2/P4电机利用滑行/制动,给电池补能。
-全功率输出:发动机/P1电机/P2电机/P4电机全力输出,相当于四个引擎驱动车辆。
这样的架构,使得车辆起步平顺,加速有力,高速低耗,就能完美符合上面所说的三点。
而SMA超级混动平台不仅涵盖了以上三点,还具有其他的功能。
4S:可扩展性(Scalable)、智能(Smart)、安全(Safe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M(Modular):混动专用发动机+变速器,纯电续航200+km(CLTC工况),一周通勤无压力。

A(Architecture):架构化造车打破平台局限,灵活打造不同车型;

因为搭载超级混动SMA的XC70的具体配置还没出来,这里就对透露出来的数据简单分析下,比如四驱混动的纯电CLTC超过200公里,综合续航CLTC超过1200公里。
这个续航的数值,意味着什么,并不仅仅只是电池做大一点。而是没有这个新的架构和新的平台,是无法达到这个数据的。
因为我们对比下其他传统豪华品牌的混动,基本都是60-110公里(CLTC),是他们不想把电池做大,纯电/综合续航做长吗?
当然不是这样,而是之前的传统平台是无法兼容这类大电池,大电机的新能源车的。之前完善了数十年的燃油架构再怎么缝缝补补,里面的零部件乾坤大挪移,也容不下这种新能源构造的,更不要说要可拓展,更智能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国外有极少数的车企宁愿花费天价,甚至投入百亿也要打造全新的平台架构,而不在燃油车的基础上进行混动车的开发的原因了。
混动平台架构的必要性
还是以沃尔沃接下来的2025年产品规划举例。
油电共存的SPA1平台会推出来三款车型:改款XC90、XC60、S90。
纯电平台SPA2/SEA将推出来3款车型:旗舰EX90、ES90轿车及EX
SMA超级混动平台将推出来一款车型:XC70。
为什么沃尔沃要弄这么多平台,油电共存/纯电/超级混动。
就是因为一个平台的复杂性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从硬件、软件分开来说。
硬件平台:机械设计平台,传感器平台,计算平台,线控车辆平台等。
软件平台:感知,决策规划,智能控制,地图,云端,仿真等。
现状是很多车企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金钱去弄全新的平台,使得旗下的混动/增程新能源车的架构都是用的油改电(或部分油改电),但纯电车和燃油车的架构变化太大了,燃油车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变速箱、管路(油、水、气)组成。

纯电车的动力系统是三电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组成。而混动车则是要融合燃油车和纯电车,难度实际非常大。

别说传统车企,有的新能源车企为了快速推出混动新车型,也是沿用了油改电的平台,比如为了给电池腾位置,把油箱放在了车辆后轴的后面,一旦追尾,就容易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至于更多的,原有的平台是没有给动力电池预留位置的,汽车底盘没地方放大电池,强行把内部空间垫高,或者放在后座下,还有干脆放在后备厢里面,弄得整个车内空间低矮,后排空间/后备厢变得奇形怪状的,其实也真的不少见了。

而沃尔沃专门开发超级混动SMA架构,好处就是符合了4S(可扩展/智能/安全/可持续性)的调性。
光从电池的安置这一块,从物理安全角度和未来的可扩展性,毫无疑问就是超过了没有平台“友商”的一大截。
而好的平台不仅仅是硬件,在软硬件融合的电子电气架构上面也能持续迭代进化。
如果关心汽车新势力的朋友应该知道,绝大部分新势力的第一代车型和第二代车型,即便外观类似,内饰类似,但是里面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势力的车型快速出来一代、二代、三代的时候,三代可以持续OTA智舱和智驾,但是一代/二代产品却无法升级。
有些解释是因为预留的智舱/智驾的芯片算力不够,然后消费者就提议那就换高算力的芯片啊,就和电脑换个显卡或者CPU一样,但是这些新势力却无法执行这“简单”的操作。因为这不是换显卡/CPU的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要换主机箱的问题了……
就如同油改电,底盘上加块动力电池,还能把管路,传动轴,油箱挪下位置,但是现阶段的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牵扯到的电子电气架构则更复杂了。
传统车型的电子电气架构是分布式,用CAN,LIN来串接各类ECU。但是现在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元器件,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都往域集中,跨域融合发展,所需要的大流量带宽之前的CAN协议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在都是打造以太网+域集中为核心的电子电气架构。
而这个之前的传统平台怕是连足够的摄像头、雷达的位置都没预留好,更不要说内部的电子电气架构满足智能化不断升级的要求,所以新的平台必须从内到外,推倒重来。
这也是沃尔沃为什么要弄几个平台,这其实就是SMA中的4S所表达的可扩展性(Scalable)、智能(Smart)、安全(Safe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意思了。
用这个全新的SMA架构打造出来的新能源车,不至于后面车型升级到了260/300公里+的CLTC续航的时候,为了放更大的电池而到处挪动底盘零部件,造成额外的安全隐患或者浪费空间。也不至于后面出了大改款车型,前面的车型就因为电子电气架构的原因,无法OTA软件,享受最新的智舱和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了。

透过沃尔沃XC70所搭载的SMA超级混动架构,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其“以架构为基,以用户为本”的技术逻辑。从满足“能耗低、动力强、切换无感”的核心需求,到通过实现可扩展、智能化、高安全与可持续的长远规划,SMA架构的每一处设计,都指向混动车型的本质——既解决当下的用车痛点,又为未来的功能进化预留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XC70不仅是一款具备200公里+纯电续航、全场景高效驱动的豪华混动车型,更代表着一种“长效价值”——无需担心油改电平台的安全隐患,不必忧虑未来因架构限制无法升级功能。正如沃尔沃一贯的品牌调性,SMA架构不在表面参数上盲目攀比,而是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深耕技术,最终呈现出一款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混动产品。在混动技术加速迭代的当下,XC70与SMA架构的组合,无疑为市场树立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新范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